【閱讀心得】鄭穎《戀物》

2024-04-21

如條細針穿過時間廊道

這本書的取名很浪漫,初以為是散文,細看副標後,是鄭穎老師對故宮古文物多年深厚的研究心得,再以為會是從歷史藝術角度帶領讀者深入認識;沒想到,我竟是一邊讀一邊哭笑,靈魂跟隨這本書的時間穿越時間,鄭穎老師毫不保留真摯的說她的《戀物》,每個物件都在眼前活了起來,沒有一頁捨得翻過去,如果可以,更想親見一眼,每段藝術之外的故事。

說真的,講述藝術文物的書本很多,趣味與否,取決於讀者的心態,教科書或工具書有其必要的實用價值,而將物我相依投射的情感,更能增添古物身世的神秘,鄭穎老師除了巧妙地,讓這兩種情境沒有穿鑿痕跡融為一體,還給了一個思考,每種物件被創造時的選擇與意義。

本書共有三十六章,也就是介紹三十六個故宮文物,時間跨度從周至清代,文物含括玉石、書畫、瓷器、鼻煙壺及多寶格等;故宮官網公布典藏文物總近70萬件(冊),假設有人一天看20件,看完一輪需要100年歲月,何其漫長,而懂故事的說書人,會像細針,織密又迢迢地穿過線頭,縫條長深入裡的時光廊道。

悠長時光連綿了織布

透過鄭穎老師精采敘述,僅只三十六件,已能窺見文物存在的織理。


為何周代能大量製作青銅器鼎,因地處河北銅錫礦區,原料豐富,材料無虞,順勢還延展出在小於50公分的「鼎」容器內,鑄刻500字銘文工藝;即使在人文主義發達的儒家嚴謹文化下,漢代仍會分奏古樂與流行樂,伴隨流行樂,仕女長袖細腰的扭舞身姿,於是被「和闐玉」完美刻劃保留。


大唐時代更有趣了,彼時國力強盛,流行「炫富」,利用舉辦喪葬儀式,隊伍陣仗龐巨,鄭穎老師形容這是「炫富伸展台」,正好,絢爛的陪葬品就成了今日得以遙念當時輝煌,比如「灰陶加彩仕女俑」,現時出土的唐文物也多是當時的陪葬品,而唐朝人物圖畫衣飾華麗金閃,正說明當時「裝飾藝術」的盛行,這也是為何唐代山水圖被稱為「青綠山水」、「金碧山水」,展現多彩的視覺效果呀。


還要到宋代才會出現聞名世界的山水墨畫:「人在山水宇宙中的位置」,那種理性,窮究探追「物」的全貌的「格物致知」思考哲學,主導宋朝整代的藝術文化,連「汝瓷」都講究通透無暇,不含雜質為美;間接使得清代康、雍、乾三皇,在宋瓷工藝已天下無敵之沈重壓力下,仍雄心不懈製作「琺瑯彩瓷」,這項技術獨步世界,「成化鬥彩雞缸杯」更創下拍賣市場的天價。

繁星是幽暗的眼睛

歷史文物藝術的織稠密網是細細麻麻,可簡可繁,鄭穎老師自然流暢的旁徵博引,使讀者不致費力回想學生時期的歷史書袋,可最讓我動心不止的,是鄭穎老師帶領讀者看她所思的繁星、所悵然點點。


像「《、寒食帖》-千古文人一東坡」:

教科書總是忘記教導我們,該如何面對失敗。幸運的是,我們還有蘇東坡。他用困蹇的生命歷程,寫下灑脫的可能。那年春天,他用《寒食帖》,告訴我們:可以如實寫下生命的艱難,不必掩飾,不必偽裝。」,八百年來春日復還,也永遠牽鉤蘇軾的墨色,撇捺無數回。


還有這篇「建窯-幽暗美學」,福建「建窯」最有名的就是宋代「建盞」,但並未納入「宋代五大名窯」,「建盞」就是泡茶茶碗,古來就有深奧的「煮茶」文化,尤其是「鬥茶」比賽,透過講究煮茶、泡茶過程,最後關鍵步驟在竹筅要「緩急有序地將茶湯拂打出湯花,高手更可以拂擊出緊貼碗臂四周的細緻浮末啊,甚且不退,稱之為『咬盞』。」,鄭穎老師反問讀者,什麼顏色的「茶盞」最能顯現白色浮沫的細緻與跳動,當然是黑色,在一片追求純色絕美年代,來個釉色加入「鐵粉」的重黑、深黑,甚至出現「曜黑」,像宇宙朦朧微光,這商品買賣到日本成為國寶,鄭穎老師這樣形容:

谷崎潤一郎所稱頌的漆器,與我們這裡所說的建盞,的確都是由無數的『幽暗』所堆疊,而它們卻又因為堆疊出了無數的幽暗,反而自成了帶了光的發光體,在喜愛自然光線,喜歡豆亮燭光的環境空間中,反而散發出淡雅幽靜,不需言說,卻說了一切奧秘呀。

還有,熱愛幾回

再來,還有幾篇對古時文化俏皮的描述,像是唐朝婦女最時尚「雲堆高聳的秀髮」,古冊裡曾記載有女子頂著高達30公分的髮髻,這其實是「假髮」,當時的熱門商品,擁有那麼高聳大的面積,就可以在上面裝飾各式珍奇珠寶,也就不懷疑宋代「定窯娃娃瓷枕」高達18公分,如何能當枕頭使用,因為是躺下拿來擺放維持髮髻造型,追求美麗無極限。還有稱呼乾隆皇這位「蓋章狂人隆哥」各種趣聞,這位「博物館藝術總監」可愛又惱人的藝術靈感。還有,鄭穎老師更多穿插歷史劇的鮮活譬喻,以及和駱以軍老師的溫馨故事。


執筆到這,暴雷些許,來此世走闖一遭,也僅一遇,就全心全意熱愛幾回。